教学教研

泉不择地而涌流 课不着意而精彩

东师附中新城学校青年教师同题异构课

时间:2018-06-24作者:文章来源:新城校区浏览:13


如何把“江河湖海式”的教研式备课转化成生动有效的课堂?新城学校语文组所有老师一直在探索。在集备陈忠实的散文《晶莹的泪珠》之后,于65日刘婷和赵一麟两位年轻教师又展示了两节“风采各异”的同题异构课。李红梅校长、刘春香副校长、教务处张艳主任、语文学科宋长华主任,以及部分一线教师共同观摩了两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并进行了深入地评课。

刘婷老师一直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于无疑处设疑,于无趣中引趣,于点拨中探胜,于比较中鉴赏,于揣摩中获知,于辨析中识误,于发散中思维。”刘老师从文章中“我”对女教师的“三次鞠躬”切入,通过让学生表演和比较分析的方式,直观地去感受“我”的三次鞠躬一次比一次程度深,关注在鞠躬的背后定会有着“我”内心波涛汹涌的情感,进而带领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重点对女教师形象进行分析。

 接下来,刘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女教师手中的“一支蘸水笔”,感受到这支笔在时起时落之间传达出的女教师对“我”的真情关怀。最后,刘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女教师“三次眼神”中带给“我”的深刻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凡的女教师身上不平凡的人性,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和民族精神永不枯竭的源泉。作者陈忠实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细微之处抒写出了内蕴深厚的人生情景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整个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刘老师的教学设计环节环环相扣,链接有序,结合学情特点设置清晰、有效的问题。语文是让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的基石,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要体现本学科的工具性,还有体现它的人文性。所以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细致咀嚼之后,刘老师又为学生出示了《老王》、《棋王》、《最后一课》等名篇的片段,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正是和《晶莹的泪珠》中的女教师一样是社会中的小人物,但是却有着崇高的品质,这就是很多作品中呈现出的“渺小的人物和崇高的主题”。就这样,刘老师在这节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先“走近文本”,再“走进文本”,最后“走出文本”。

如果说刘婷老师的课堂是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那么赵一麟老师的课堂就是一道另辟蹊径的创意菜。

赵一麟老师一直推行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相融合,主张将课堂的探索和研究部分还给学生,打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新型课堂。赵老师这节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为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赵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发放了自己制作的“微课”和“学习任务清单”,学生在“学习任务清单”的指引下利用“微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上,赵老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能力,为各小组制定学习和展示任务,通过各小组学生的精彩展示,使学生们提升了品析细节描写、推敲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最后,赵老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讲解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拓展,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赵老师的教学展示,做到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放大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效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展示也给所有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课堂把师生双边活动巧妙地编织起来,化平淡为神奇。

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展示,给各位领导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在评课中李红梅校长高度赞扬了赵一麟老师的课堂展示,点评这是一堂从传统的“知识点为核心”转变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也充分肯定了赵一麟老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训练。刘春香副校长对刘婷老师的课堂中提出的有效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强调有效的问题设置是点燃学生思考之光的火把。语文学科宋长华主任也为两位教师提出了中肯的,很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课堂上要敢于停下来,敢于“冷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适时调整课堂的起伏、快慢、放收、疏密、动静的变化,老师一定具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定力。学生在课堂展示之后,教师的总结要更有高度和深度。这些宝贵建议一定会助两位教师迅速成长。

刘婷和赵一麟两位青年教师展示出了她们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她们用实际行动坚守、践行、守望着语文课堂的那份诗意,让大家听到她们追逐语文梦想的足音,欣赏到她们在课堂上于学生心灵对话的精彩。厚积薄发,泉不择地而涌流,这与两位年轻老师平时深厚的积累,与语文组教研式备课密切相关,她们定会和其他青年教师在东师附中新城学校这片沃土上,汲取营养,迅速成长;定会不忘初心,孜孜探求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成为每个孩子的“筑梦人”,成为新城学校亮丽的风景。


                                                                  撰稿人:刘婷 赵一麟

                                                                  审  稿:宋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