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科研

搞好心灵的对接

时间:2016-06-16作者:文章来源:新城校区浏览:35

搞好心灵的对接

                   ——谈中小学生的有效教育

                                         杨艳荣

摘要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心灵的对接、思想的碰撞。我们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要时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这两样东西一旦失落了,整个人就基本颓废了。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它,不要让它蒙上阴翳。我们一旦发现了,就要马上医治,最好的良方是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重新拾回弥足珍贵的成就感!广大教育工作者多给孩子们投去一些期许的目光,少一些冷漠的鄙夷,因为幼小的心灵需要呵护,不要因为我们的好恶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要知道挽救一个落后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更有社会意义。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孩子的个性需求,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只有这样,才能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位学生,为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有效教育。

关键词:心灵对接、有效教育、尊重、了解、爱护……

正文:

人的心灵仿佛浩瀚的宇宙,看似茫茫无象,实则有规可循……

为中菲基础教育的交流做出贡献的菲律宾华裔教育专家林孙美玉曾在写给钱学森的信中说:“你真是给我上了美妙的一课!听了您的话,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当时的情景是:在马尼拉的轮船码头,林孙美玉非常幸运地碰上了从船舱里出来散步的钱学森,钱学森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她羞怯的回答,“姐姐是初中老师,我是高中老师。”钱学森高兴地说:“非常好,中小学的老师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必须受到好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她难为情地说:“但是,我只能教低层次的东西,不像您是杰出伟大的科学家,能够创造伟大的事业。钱学森一听,连连摆手说:“不,不,你不能这样说,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老实说,你和我的工作就好比是在做一款精美的糕点,我只是糕点表面的糖衣,你做的是蛋糕用料的基础工作。其实,蛋糕要想味道好,里面的用料必须好。基础非常重要,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不要瞧不起你的工作,你是在塑造年轻人的灵魂。还有比塑造灵魂更重要、更伟大的吗?你要引以为荣、引以为傲啊!”自此以后,林孙美玉由一个认为当教师卑微、曾想放弃这个职业的人,成了教育专家。

可见,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心灵的对接、思想的碰撞。然而真正做到心灵的准确对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潜心研究,还是有规可循的。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满足学生心灵的需求,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最有效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对话。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即从尊重学生出发。被尊重应该是每个人最强烈的内心需求,学生也是一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无不如此。

人生最大的渴望是成功,强烈的成功欲会让人不知疲倦地从事自己的工作,然而只有少数人能坐在成功的宝座上,这是为什么?当然是屡遭失败让人望而却步,当然是屡试不成让人心灰意冷……

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领跑者即使挑灯夜战也乐此不疲,因为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些后进生即使是课堂上也无精打采,因为他被无形的挫败感包围着。所以,我们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要时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这两样东西一旦失落了,整个人就基本颓废了。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它,不要让它蒙上阴翳。我们一旦发现了,就要马上医治,最好的良方是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重新拾回弥足珍贵的成就感,而不是一味的指责、训斥乃至惩罚,那不会有成效的。

在语文教学中,我既注重优秀生的培养,也从没放弃过对后进生的鼓励,我授课的班级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常常是全员及格,这对于基础如此差的生源来说是不容易的。不但要付出心血,更要付出爱心;不单单是言语上的鼓励,更要想方设法不留痕迹地使之能够自我激励。

后进生的表现是:思维懒惰,对学习无兴趣,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漫不经心……

于对这种情况,我们既不能冷眼,也不能冷言,而要关心、鼓励、帮助。适当放宽期限、降低难度、时时跟踪、直至完成,并及时恰切的给予表扬,以增强信心。

我的做法是:在平时的作业、作文批改中去发现闪光点,并把它们放大,予以表扬鼓励;在阶段测试后,打出表彰名单,设有“语文学习优秀者”“默写满分者”“阶段进步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表彰的机会,以此来肯定和鼓励。当他们有了成就感后,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记得初一的时候,刘丽竹同学对于写作文很是头疼,一次我从她的很平常的一篇作文中找到了一个亮点(老师的付出香了我们的青春),并大加赞赏,后来她竟然盼着上作文课,而且进步很快!王艳丽、刘梦、孙梦莹等很多同学刚上初一时很难及格,我就由最简单的背诵开始帮助鼓励他们:不管他们及不及格,只要名句积累满分,我就表彰他们,现在他们的成绩几乎接近优秀。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多给孩子们投去一些期许的目光,少一些冷漠的鄙夷,因为幼小的心灵需要呵护,不要因为我们的好恶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要知道挽救一个落后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更有社会意义。

二、针对不良现象,做好思想的引领,使他们拨云见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满足学生心灵的需求,并不是不分良莠一味满足,而是指那些能激励人上进、促使人发展的本质方面,而那些令人消磨意志、影响学业的需求,我们不但不能满足,还要扼杀,不让它泛滥,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思想引领,让每个学生都得以健康发展。

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现象有:“坠入爱河”、“盲目崇拜”、“耍小聪明”、“装老大”等。这些都使他们的学习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有时他们自己也可能意识到,但不能自拔。这就需要老师的思想引领,帮助他们分析这样做的害处(注意:是“分析”而不是“指责”),使他们早点走出误区,回归正轨。

要做好这项工作,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解决,要在心灵的碰撞中潜移默化、正确引领。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的思想性,深刻挖掘内涵,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耐心剖析引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能够因此认真思考、正确抉择。

例如,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时,正是初二学生“搞对象”比较兴盛时期,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爱情是懵懂的,同时又是自以为是的,对家长和老师的规劝是很难听进去的。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除了落实语文知识外,着重解读“爱情的真谛”,即给人美和力量!并用诙谐的语言提醒学生:你想没想过这个问题?你有没有经历“爱情”啊?如果正在经历,它给你力量了吗?你的学习是更有动力了?还是受影响了?今天的作业之一就是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做一个正确的判断和取舍!检查的方式就是看你今后听课是否认真、成绩是否提升!从学生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他们当时确实在思考,而且事后还有一个同学主动承认了自己因为“搞对象”而耽搁了学习,并从此走出“情网”。

语文教材的营养很丰富,她蕴涵着许多教育契机。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通过对文章的品读,使学生明白应树立的正确的人生态度观,那就是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青少年掌握这些战胜挫折的方法。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学会“冷静对待”“树立信心” ;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时,让学生学会“团体合作”;教学《荒岛余生》时,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激励”等。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青少年积极健康心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失时机的利用好每一篇可以利用的文本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健康心理,以不辜负我们教书育人的使命!

三、不断探讨,共同提升。

每位教师都要谨记:我们对学生的了解是不甚全面的;我们也许还没有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法。不然,我们的学生怎么会出问题了呢?我们始终要拥有一颗对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敬畏之心,极为小心的从事我们的教育事业。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全面提升,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必须有不断提升自己、认真调查研究个案和普案、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与经验、扩大积累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共同提升中完成思想与心灵的对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 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学校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总之,教育事业是育人的事业,我们要想进行有效教育,就必须以“育人为本”在教育发展中既要尊重教育规律,更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孩子的个性需求,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只有这样,才能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位学生,为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有效教育。

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携手,探索出一条有效教育的途径,真正为祖国的未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献给孩子》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